「故事」勿贪多

时间:2024-01-29 来源:未知 点击: 947

民国时期,某教科书中曾有一篇课文叫《勿贪多》,全文仅34个字: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朴素的道理最深刻,洗尽铅华始见真。“勿贪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从一位规劝稚儿的慈母口中说出,便多了几分亲切与温暖,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

古人讲:“食色性也。”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外在之物,或许于人不可缺,但绝不可贪多。这不仅是劝诫之言,更是醒世恒言;不仅是为人处事之道,更是为官从政之要。

“勿贪多”,因为多则无用。

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外逃贪官辽宁省凤城市原市委书记王国强与女儿通话。女儿问道:咱家缺钱吗?你跟我妈都是公务员,单位都不错,你还是领导,缺钱吗?你到底要多少?

“到底要多少?”这是一个疑问句,也是一个反问句:“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人的正常需求总是有限的,“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有度才有福,多欲必多忧,跳出“贪多”的困局才是人生之应求。

《语林》记载,石崇是西晋巨富,刘实前去拜见,如厕时看到里面有绛纱帐大床,上面的席子非常华丽,两个婢女手持锦囊侍立在旁。刘实心中惴惴,“良久不得”,只得如他厕。厕所,就是一个方便之地,搞得如此豪华,又有何意义呢?

曲阜孔府内宅门的墙壁上,绘有一幅状似麒麟的壁画,这便是传说中想吞下一切金银财宝甚至日月星辰的貔貅。孔府之人将其绘于内壁,就是要告诫家人:“勿贪多。”这也如郑板桥的自警之言:“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水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能占一个床位。”“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原书记吴仁宝生前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一直坚持过“三不”生活: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资,不拿全村最高的奖金。

“勿贪多”,还因多则无益。

唐代柳宗元《蝜蝂传》中的“善负小虫”,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蝜蝂爬行时凡是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结果越背越多。而且,“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有时候,贪多之人与蝜蝂无异。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让大家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孰料,竟有几位大臣因为搬得过多,不堪重负,摔成骨折。最终,这几人因贪婪而无自制,也被弃用。

很多时候,贪多是一种病态心理,已经够多还要拿,如蝜蝂负物;明知烫手还要取,如飞蛾扑火。其实,贪多早已超出了人的正常需求,不是为需而取,而是为贪而贪。正如巴尔扎克所言,“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

《郁离子·玄石好酒》里讲,玄石嗜酒,“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于是决心“不敢复饮”。然而不过一月,酒瘾难忍,开始只喝三杯,“明日而五之,又明日十之,又明日而大釂”。文末得出结论:“故猫不能无食鱼,鸡不能无食虫,犬不能无食臭,性之所耽,不能绝也。”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千载而下,这些训诫虽然遥远,但教训从未失色。看看那些落马贪官,有的专门租房堆放贿金,有的藏巨款于鱼塘暗道,有的坐拥几十套乃至上百套房子,有的家里现金之多,清点时竟烧坏几台验钞机。这些坐在火山口上的守财奴,最终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怎如俺藜杖藤冠?”说到底,钱财总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为了用不上、用不完的金钱,不择手段、铤而走险?何必为了无休止、无尽头的权力,画地为牢、难以自拔?何必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名,苦心钻营、斤斤计较?

“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消解贪欲,破开囚笼,悟彻本真,不义之财不拿,不当之利不得,不法之事不为,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人生,珍视知足常乐的生活和家庭,头上的天就会越来越蓝,脚下的路就能越走越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