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芩汤证之第172条

时间:2023-11-03 来源:未知 点击: 638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芩汤证之第172条

三、里部病辩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12、黄芩汤证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成氏云: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二百六十一条(256条))。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呕者,胃气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

山田氏云:并病则兼解二经,合病则独解其一经。大柴胡汤之于少阳阳明并病,柴胡桂枝汤之于太阳少阳并病,桂枝加芍药汤之于太阳太阴并病,皆尔。若夫葛根汤及麻黄汤之于太阳阳明合病,黄芩汤之于太阳少阳合病,白虎汤之于三阳合病,皆独解其经者也。盖以并病者邪势缓,而合病则邪势急也耳。按厥阴篇云:“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由兹观之,黄芩汤证,其不恶寒而恶热、脉数者可知矣。小柴胡、大柴胡、甘草泻心、黄连阿胶四方,皆有心烦,而用黄芩,乃知黄芩汤证亦有心烦矣。况心烦为少阳一证,而此条为太阳少阳合病乎。若夫不用柴胡汤而用黄芩汤者,其病在一二日之间,而未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证故也。盖受病之始,已有心烦、恶热、脉数等候,而兼带太阳头痛、项强、脉浮等证者,黄芩汤主之。如其下利与呕,不必问有无。

渊雷案:

此条见证,惟下利与呕,方药亦但治胃肠,可知其病是急性胃肠炎、赤痢之类。虽或发热,其毒害性物质在胃肠而不在血,非发汗所能祛除,故不用解表之药。此本非伤寒六经之病,然本论既以六经标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又即柴胡桂枝汤去柴胡人参桂枝,就其近似者而命之名,姑谓之太阳少阳合病耳。

下利不谓之阳明太阴者,以阳明胃实,此则不实。太阴肠寒,此则不寒故也。呕不谓之少阳者,以少阳主胸胁,此则胸胁不满故也。盖六经名义,本由药证推溯而得,急性热病,亦非六经所能概括,后人谓人身本有六经之气,百病不离乎六经,捕风捉影,徒令中医学多生荆棘而已。

本条旧注,执定太阳少阳合病之文,以为必有发热、头痛、口苦、咽干、目眩等证,余特揭开翳障,自谓有功学者不浅。

山田氏谓并病兼解二经,合病独解一经,其说自辨。然黄芩汤所治,将谓解太阳乎,解少阳乎?又谓黄芩汤之证,不过头痛、项强、脉浮数、心烦、恶热,其下利与呕,为所兼客证,不必问其有无。试问病人不利不呕,而用此方于此等证,果能有效乎?呕可不问,则半夏、生姜之去取,将以何者为标准乎?弗思甚矣。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孽)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黄芩,《玉函》作“二两”,盖非。

《伤寒六书》云:黄芩汤,治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

渊雷案:

此说太廓落,难从。

《拔萃方》云:芍药黄芩汤(即本方),治泄利腹痛,或里急后重,身热,久不愈,脉洪疾,及下痢脓血稠黏。

《医方集解》云:仲景之书,一字不苟。此证单言下利,故此方亦单治下利。《机要》(案:谓丹溪《活法机要》)用之治热利腹痛,更名黄芩芍药汤,洁古因之(案:洁古在丹溪前,此言误),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官桂,更名芍药汤,治下痢。仲景此方,遂为万世治痢之祖矣。本方除大枣,名黄芩芍药汤,治火升鼻衄,及热痢(出《活人书》

《方极》云:黄芩汤,治下利、腹拘急者。

《类聚方》云:当有心下痞(案:因君黄芩也),腹强急证(案:因佐芍药、大枣也)。

《方机》云:黄芩汤,治心下痞,自下利者,口苦、咽燥、目眩,自下利者。

《类聚方广义》云:黄芩汤,治痢疾,发热腹痛,心下痞,里急后重,便脓血者,宜加大黄。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中加大黄。

渊雷案:

里急后重便脓血之痢疾,或为传染性赤痢,或为大肠发炎,而延及直肠,则病人觉里急后重。此证始起属实热者,通常用大黄,汤本氏亦以里急后重为大黄去取之候。然病人本苦腹痛,大黄促进肠之蠕动,则痛必加剧。余之治痢,非大实者,不轻用大黄,但于本方中加木香、枳实、槟榔、桔梗(取其排脓)、白头翁等味,取效甚速。又有久痢虚衰,宜破故纸、诃子肉、干姜、白术、党参等温补收摄之剂者,余所经验,亦复甚多。其证始终下脓血而后重,不得以后重而用大黄也。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证治要诀》云: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太阳与少阳合病,头痛腰痛,往来寒热,胸胁疼痛而呕。

渊雷案:

此亦拘泥太阳少阳合病之文,推想其证候当如是耳,施之实验,恐不效。

《医方集解》云: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亦治胆腑发咳,呕苦水如胆汁。

渊雷案:

咳呕胆汁,故名胆咳,此方治呕胆汁,当有效。方中芍药、大枣,亦有平咳之用,然非治咳之主方也。胆咳之名,出《素问?咳论》,而《巢源》、《千金》,别有十咳之候。其胆咳,谓咳而引头痛、口苦,与《素问》异。

《方极》云: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本方(谓黄芩汤)证而呕逆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