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90周年90个“第一”(28)

时间:2023-11-28 来源:未知 点击: 471

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中心:

中国航天事业的历史缩影

1958年10月,在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中国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为适应“两弹一星”工程需要而建,最初是一座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当时,国家财政十分困难,党和政府举全国之力来建设我国的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夏晓鹏说。

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发射。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许雪松介绍,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当年不为人知的导弹靶场崛起为世界知名航天发射中心。

戈壁沙丘下的指控室里,当年使用过的仪表设备显得简陋陈旧,只有墙面的标语依然醒目:“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与锈迹斑斑的老塔架遥相呼应的,是载人航天工程宏伟气派的天蓝色新塔架。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其独特的环境条件和雄厚的科技实力,被确定为载人航天发射场。

许雪松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形成了包括航天员、应用、飞船、火箭、发射场及测控通讯等系统在内的一套完整试验体系,创造了我国航天事业和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多个第一,说这里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历史缩影一点也不为过。

为适应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又相继建立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中国空间站计划的逐步实施,中国大推力火箭和与之相匹配的航天发射场应运而生。

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首飞,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在世界面前精彩亮相。

自此,我国4个航天发射场形成了沿海内陆相结合、高低纬度相结合、各种射向范围相结合的发射场格局,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开启新时代。(杨茹毛俊)

第一支预备役部队:

英姿勃发的国防新军

预备役部队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最大特点是平时寓兵于民,在战时可用最快速度转为现役部队,成建制地补充野战军或单独遂行作战任务。

我国第一支预备役师——锦州预备役师于上世纪80年代初在辽宁锦州组建。至1984年,原沈阳军区共组建12个陆军预备役师、26个预备役独立团,总兵力20多万人。

锦州预备役师试点的成功,为我国组建预备役部队提供了依据,为完善武装力量体制提供了实际经验。此后,通过不断试点和推广,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建起一批预备役部队,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以及空军、海军等诸军兵种组成。这些预备役部队组织健全、训练有素、装备配套、物资储备齐全,是我军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备役部队是在民兵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但与民兵相比,其战备程度、装备程度更高,组织更严密,作战训练更严格。”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高秀用介绍,“预备役部队既可以应对战争的突然性,又可以减少军费开支,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预备役部队人员在集中活动和演练期间,穿着军装,并佩戴军队标志。”

在突发情况下,预备役部队在毫无准备前,能否拉得出、打得胜呢?广西柳州某预备役部队一连,是预备役部队中第一个参战的连队。在一次边境防御作战中,他们首战告捷,摧毁敌炮阵地和部分工事,歼敌17名,我方无一伤亡,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6年9月,台风“莫兰蒂”肆虐过后,东部战区指挥包括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内的救援官兵,携带工程机械投入受灾地区,解救转移群众,加固堤坝,疏通道路,帮助受灾地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李朋芳毛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