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中小胖子越来越多,滥吃零食的事要管管了

时间:2019-06-02 来源:未知 点击: 122

  原题: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作者:曹永亮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是一句劝人学习的话,其中的“嬉”,过去是指过分玩耍,按内容不断扩展理解,今天的“玩耍”,就中小学生而言,滥吃零食也应包括其中了。

  现在农村的很多中小学生不爱学习已成为校园内见怪不怪的一种常态风景,以玩为主,其中学生滥吃零食又为这道风景增添了一块补丁,同时也增加了风景的可观赏性。

学生中小胖子越来越多,滥吃零食的事要管管了

  一次体育课上,一位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为即将举行的全校运动会进行100米比赛预报名。结果,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报名:有的怕累,有的嫌身体太胖跑不动,有的胆小怕摔着……

  面对全班"到处可见"的弱不禁风的"小胖子"及“奶油书生”,体育老师对不理想的报名结果,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息。

  现在学生中"小胖子"为什么越来越多?

  

  "肥打口上来"。肯定大部分人都是吃成的:毕竟光吃不胖异常个性遗传的人属少数。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时代经济文化发展及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初中寄宿制学校,按理说,学生住校,学校有食堂,学生的吃喝等生理需求都是不成问题的。但事实情况很不乐观:学生大量地以零食为“主食”(方便面、辣条、面包、碳酸饮料、矿泉水等),不论顿的零吃零食,吃饱了,到饭点,食堂反倒成了“副食店”。

  学校发现问题不对,就绝情地关掉了校园内的所有的商店,并严禁学生外出购买零食。但令人费解的是,学校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却得罪了很多家长:家长“疼”孩子,又把备好的零食亲自给孩子送到学校来,同时指责学校多管闲事。弄得学校的改革措施因家长的不配合成了“一纸空文”。

  有一次,校长拦截一位给孩子送零食到学校的家长,竞遭到家长理直气壮的反驳:我花自己的钱,养自己的孩子,你们管孩子的学习,拦这么宽干嘛?

  “谁家的孩子谁父母疼”,看来学校还是管不了这么多“闲事”的。

  滥吃零食导致过分肥胖是有很大危害的,轻的造成体质羸弱,劳动能力差,重的就是一种病,是本人和父母的一种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将严重影响目前正常的生活学习及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

  网上报道一美国女孩,17岁体重就达300斤,一顿要吃3公斤食物,个人根本不能独立自主生活,需要专门雇一个人照顾其饮食起居。这多么是一种"美丽痛苦的负担"呀!

  如花似玉青枝绿叶的年龄,本该蹦跳自如,"轻装上阵"的学习和生活,结果,人为地吃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岂不可悲?

  

  这是典型人为的现代化的"富贵病",吃出来的悲哀。

  爱吃滥吃零食的孩子,往往都是不爱学习的。他们一心只想着"吃"了,"学习"意识就逐步淡泊,意志力发生转移;越不学习,百无聊赖的,就越想着花钱买零食吃,以打发无所事事的漫长时光。

  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这类孩子,就逐步把"吃"当成了一种爱好和活动追求,一种思想寄托。同时对“吃”也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到反射点,就"饿",不吃就受不了。"肯吃"的习惯成熟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种学生,"学生混子"的称号也慢慢成型了。

学生中小胖子越来越多,滥吃零食的事要管管了

  这是家长以钱满足孩子成长,物质和无知地“爱”孩子的结果,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最后孩子在大人"一次次给钱满足孩子要求"的深化“爱”的过程中,被大人温柔善良奢侈"喂""胖"了。同时,也亲自逐步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令自己和家人逐步头痛的"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担担"的"闲人",甚至废人。

  现在有部分高校对学习成绩不过关的学生实行开除或“本科降为专科”的做法,这些被处理的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爱好之一,就是“吃零食”。另外还有的常态行为表现就是:上课不听或不去上课;领到手的课本保持“新书”,然后“大四”后当破烂卖掉;手机不离手,游戏成夜打;考试就等老师划重点,抄答案;“花前月下”,夜不归宿……

  这是典型的“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学习”表现,其中“吃”是荒废学业的重要不良行为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人民日报发文说:这种不务正业的学生,如果能找到工作,天理不容呀!

  大家都知道,食物肯定越自然越好,"五谷杂粮、窝窝头",虽然外表难看味道不鲜,但它自然实在,营养均衡,确实有利于人全面和谐的身体健康。

  然而这些落后的不好看味道单一的"粗食",孩子们却不喜欢。相反,那些"垃圾食品",充满着"色素"."味精",甚至"毒素",因为表面好看味道丰富,却深受只图"享受"不问后果的孩子们的青睐。"金玉其外"的"垃圾",爱吃的孩子"爱不释嘴",无知的孩子们无异于一天天在往自己身体里"灌毒",日久天长,不虚不胖不弱不废才怪呢!“百米报名”报不够人数还出人意料吗?

  现在看看校园里,不怕风吹雨打,能经受摔打"能打能跳"的孩子有几个?现在国家征兵入伍,报名人数也报不够,除了家长担心原因之外,适龄青年体弱畏难也是重要原因。

  家长真正爱孩子的话,生活中对孩子就要有所"拒绝",不能什么都用钱来"养"。钱是好东西不错,但用不好,比“没有钱”的结果更坏。

  

  2018年考入北大的河北省枣强中学的王心仪同学的一篇《感谢贫穷》,感动了亿万学子和家长:王心仪同学“没有零食吃,没有上档次的衣服穿,却有琳琅满目的书读”。她在“贫穷”的喂养下,逐步体强智聪地走进了“北大”。这对孩子善吃“零食”不学习而听之任之的家长难道不能产生很强的启示吗?

  深望各位家长生活中对孩子"留点嘴","扣点食",省点钱,督促监管孩子馍饭吃饱,尽量把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引导到学习上来,这难道不是家长真爱孩子的一种睿智选择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