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明:曾是黑帮巨头,55岁入党投身革命,祖孙三代皆为国牺牲

时间:2024-04-18 来源:未知 点击: 605

抗战时期,中华大地上涌现了无数热血革命战士,梅子明就是其中之一。青帮大佬、中共党员,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身份实际上都属于他。梅子明虽是帮派首领,但为人仗义,从不仗势欺人,因此在津浦路西地区颇有威望。

同时,他又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身份,积极投身抗战,成为了一名中共特别党员。不仅如此,梅子明一门,祖孙三人皆为烈士,至今仍被我们缅怀和尊敬。热血一生,轰轰烈烈,属于他的历史值得我们翻阅。

逃荒少年江湖子爷

1884年,梅子明出生在安徽泗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后随父亲逃荒到凤阳县红心铺安家。少时吃过的苦头让梅子明更懂穷人的艰辛,因此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

他看不惯仗势欺人的捕快,一气之下打死了捕快,无奈躲到琅琊寺避了几年风头。还俗后就在家务农,因辛勤肯干,家境也好了许多。

梅子明侠义心肠,性格豪爽,乐于帮助乡邻。因为自己年少逃荒时受人接济才勉强活命,所以有人上门讨饭,他从不拒绝,还告诉家人要客气对待。每逢新年,梅家必定会蒸几笼馒头,布施给乞讨者。

梅子明不仅乐善好施,而且为人仗义,从不趁火打劫。有一次梅子明外出时,他的邻居急需用钱就把自己家的宅基地卖给了梅家,等他回来以后,他撕掉契约,斥责家人道:"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周济人家就是道理。"

他向邻居表示,他愿意借钱帮他们度过难关,不需要宅基地抵押。这样豪爽仗义的性格,使得梅子明在津浦路西地区的名望越来越高,人们都尊称他一声"子爷"。

当时,安清帮在凤阳县地区十分盛行,不少人都加入了帮派。梅子明不拘小节,善交朋友,颇有声望,很快成为帮派首领。梅子明要求帮派成员遵守帮规,不能欺负弱小,不能见死不救,帮派风气刚正,规模也愈发壮大起来。

虽然成了青帮首领,但他从不仗势欺人,反而因为出身寒苦,梅子明对穷人更有同情心。他不像是电视剧中呼风唤雨、张牙舞爪的帮派大佬,更像是帮派的大家长,平易近人。

年过半百投身革命

1939年,梅子明已经55岁。当年4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团开赴凤阳当地展开抗战游击战争。团长成钧认识到梅子明在当地的威望,亲自到梅家拜访梅子明,说服他参加抗战。

梅子明深受感动,决定加入抗战的洪流。虽是帮派大佬,却不蛮横霸道,意识到抗争是正确的事情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投身革命。

为了支援部队的枪支和经费,梅子明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人脉,游说两个土匪头子戴易冉和王安文弃暗投明,最终两人率领队伍,带着长短枪130余支加入了新四军队伍。

梅子明安排自己的徒弟张承德打进凤阳县红心铺据点的伪军队伍,力争说服伪军大队长金旭东加入抗战队伍。张承德按照梅子明的交待,反复劝说金旭东认清形势,趁早纠正方向,否则将会受到人民的唾骂。

金旭东反复考虑后,决定及时纠偏,带着伪军大队人员和百余支枪支投诚新四军,成为了抗战的新力量。

除了游说土匪和伪军加入抗战队伍外,梅子明还积极为抗战军队筹钱筹物。自家的钱财自不必说,他毫不吝啬,一心只为革命胜利。此外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私交,与当地的地主豪绅往来,劝说他们支持革命。

梅子明还去到自己曾经为僧的琅琊寺,利用自己往日的私交说服寺院捐款数万元,甚至还有个小和尚还俗参加了新四军。

此外,梅子明还将安清帮的徒子徒孙安插进津浦铁路线上的多个日伪军据点里,他们卧底在伪军队伍,告伪军情况。在安清帮成员的帮助下,中共地方组织能够及时摸清铁路沿线日伪军的人数、枪支弹药和行动情况,迅速应对,使得伪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梅子明从加入抗战队伍起,没有保留和犹豫,全身心投入革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刘将军路经当地时,甚至将自己的爱马送给了梅子明,以示鼓励和嘉奖。

老当益壮发光发热

为了掩饰身份、便于开展抗战活动,1941年梅子明以中共特别党员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平日仍以安清帮帮派首领的身份活动。加入共产党后,梅老以更高的热忱投入到抗战中去,为革命队伍的壮大奔走游说,为抗战革命的胜利发光发热。

1941年9月、1943年6月,梅子明两次当选淮南津浦路西参议会的副参议长。尤其是第二次当选时,梅子明已经花甲之年,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和政治委员谭震林给他的贺信中写道:"你如此高龄,尚能为国家民族尽力,真是难得,诚所谓老当益壮也。"

1946年、1947年,梅子明分别被任命为苏皖边区参议会驻会常委和华中分局驻鲁办事处党委委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纪虽大,但初心未改,梅子明为抗战革命奉献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常年四处奔走,梅子明耗费了心力,革命胜利后不久,他就因积劳成疾于1950年8月病故,享年66岁。虽然走得匆忙,但亲眼见证革命胜利的他已然无悔。皖北人民政府因其功勋卓著,认定他为革命烈士,为他热血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梅子明的一生,当过黑帮巨头,也当过中共党员。当这两个身份融合在一个人身上时,我们却毫无违和感,反而脑海中浮现出一位豪爽亲和的老人为革命奔走的画面。

为何梅子明能将这两个身份把握得恰到好处?

原因大概有两个。

其一,他出身贫寒,深知穷人的日子不好过,所以始终心怀怜悯。也正因如此,他从不因自己是帮派首领就耀武扬威。

其二,他意识到唯有抗战胜利,才能摆脱被列强侵略的耻辱。因此他带领帮派徒弟,积极投身革命,成为了中共特别党员。梅子明同时兼任这两个身份,始终没有迷失属于自己的方向,走正确的路,然后一直走了下去。

祖孙三代同为烈士

梅竹樵,梅子明之子,也早早就加入了抗战队伍。他年少师从父亲,习得一手好拳术。目睹日军犯下的罪行后,他很快组织起一支几十人的抗战游击队,并逐渐发展壮大,数次痛击日军。

敌人痛恨梅竹樵,四处悬赏通缉他,甚至放火烧了梅家老宅,残忍杀害他的丈人全家。但苦难并没有让梅竹樵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抗战的信心。

1947年梅竹樵率兵突围国民政府正规军的包围,无奈敌众我寡,他身上多处负伤,突围无望。为了不被侮辱、保持气节,他饮弹自尽,为革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时年不过44岁。

梅福星,梅竹樵之子,受到祖父和父亲的影响,13岁就到新四军培训班学习。他年龄虽小,却不骄不躁,十分勤奋好学,早早就投身革命洪流。培训班结业后,他被调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参谋处工作。

不幸的是,1940年夏天,年仅15岁的他被日军飞机投弹炸死,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1951年,梅家祖孙三人的遗骸都移葬回凤阳县红心铺,"三烈士墓"落成,这个家族为人敬佩和尊敬。梅子明传奇的一生终于落幕,从逃荒少年,到青帮大佬,最终成为革命勇士,轰轰烈烈,流芳百年。

其子梅竹樵、其孙梅福星也都不辱家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挥洒热血,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心怀慈悲,兼济天下,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不计个人得失,只为民族光复。斯人已逝,热血难凉,那些过往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缅怀。


参考资料